引用自《愛在暴力公園》一書:
P88
華生堅持,「從行為主義者的觀點來看,心理學是自然科學中一個純粹客觀、有實驗基礎的分支。」心理學的目標是要預測及控制行為。「從方法上來說,內省法沒有什麼貢獻,意識本身也沒有什麼價值。」心理學家應該要著重於可以測量,以及可以改變的部分。就如同動物可以被制約來做出某些反應,人也一樣。這個法則尤其對兒童的作用最大。華生的心理學剛剛好和哈洛後來發展出的強調親密關係的走向,是一百八十度的對立。相反的,他提倡成人——父母、老師、醫生——都應該要著重於對兒童的制約及訓練。他們的工作是要提供正確的刺激,來引發正確的反應。
而這也正是華生在他一九二八年出版的暢銷書《兒童與嬰兒的心理關照》(The Psychological Care of the Child and Infant)中所倡導的。英國哲學家羅素(Bertrand Russell)讚揚這是第一本有科學價值的育兒書。他說,華生以「科學家研究阿米巴」的方法來研究嬰兒,並且獲得重大的成就。《大西洋月刊》(The Atlantic Monthly)稱之為不可或缺的;紐約時報說華生的文章開啟了「人類智性歷史的新紀元」;《親代》(Parents)雜誌說他的建議是每個有知識的父母親書架上必備的。
從今天的觀點來看,很清楚的,華生對所有的父母根本沒有什麼耐心,無論他們有知識與否都一樣。華生寫到他的夢想是建立一個嬰兒農場,將數百名嬰兒帶離他們的父母,並且根據科學的法則來養育他們。他說,最理想的狀況是不要讓母親知道哪一個小孩是她的,以免她造成任何破壞。華生堅持所有對兒童的情緒反應,都應該以科學的方式來控制。父母應該參與以簡單、客觀的制約技術來塑造兒童行為的過程。那麼,如果父母選擇以情感和關懷的方式對待孩子,而忽略他的忠告呢?用他自己的話來說,「被過度親吻的小孩前途堪虞。」華生不但要求兒童要有紀律,也要求父母要守紀律。他的指示是很清楚的:兒童哭的時候不要抱他們,也不要為了喜歡而抱他們。當他們表現良好的時候就拍拍頭,和他們握握手,好吧,可以親吻他們的前額;但是只有在特殊情況下這才是允許的。他說,兒童應該從出生的第一天,就被迫學習獨立。經過一段時間之後,「你就會因為自己對待孩子那種無病呻吟、感情用事的作法,而感到羞愧難當。」
P136
「行為主義完成了很多工作,」馬期洛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寫著,「華生建立了一個美好的網領,而這也帶我進入了心理學。但是他致命的缺點是,這一套在實驗室裡是有用的,卻也只在實驗室有用,這像實驗衣一樣,你可以將它穿起或脫下。在家裡,而對你的孩子、妻子和朋友的時候,這一套是沒有用的……如果在家裡,你用實驗室對待動物的那一套來對待孩子,你太太一定會把你的眼珠挖出來。」至少,馬斯洛認為他太太會如此。
馬期洛更在乎人類的行為。他相信心理學的任務是要幫助人們,發揮他們最大的潛能。他從不懷疑人們有最好的潛能——充滿了愛、仁慈和憐憫。在獲得威斯康辛大學的博士學位後不久,馬斯洛在日記上這樣寫著,「所有的人,內在都是很美好的。」他認為,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好,我們永遠都能找到某個理由,並且可以試著幫助他。「要證明這件事,只需要找到表面行為的內在動機,無論那個行為是如何的討厭、卑鄙或邪惡。只要我們瞭解背後真正的動機,那些隨之而來的行為是很難令人心生怨恨的。」這種對善良的始終堅定不渝的奉獻——正是人本心理學運動的根基——讓哈利這個學生成名,在一九六零反傳流文化的年代成為一個英雄,直到今日,在他逝世多年之後,還是一個深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r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