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33894773999260404-1
P41
在我們的生活中,若沒有足夠的同情與了解,我們就會被一種無形的不自在所籠罩,讓我們覺得焦躁又孤獨!那種感覺很難忍受,於是我們就用被動的逃避方式尋求慰藉,坐在電視機前看肥皂劇,看傑利與笨貓的卡通片、或躲在過著刺激生活的流行小說世界裡。當然輕鬆一下沒什麼不對,但是我們為什麼明知節目不好看,卻仍然打開電視呢?為什麼不把車上的收音機打開,我們就覺得不自在?即使收音機只是發出嘈雜的聲音而已!
我們通常會把被動的逃避方式與紓解壓力聯想在一起。許多人在一天接近尾聲之時,覺得精疲力竭,也許不是因為工作過勞讓我們疲憊,而是我們的生活中缺乏了解所致。主要是因為缺少一個會注意與欣賞、會有反應的「自我物」,「自我物」是指那些關心、又很用心聽我們說話的人。
當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不足以維繫我們的平衡及熱忱,或者在我們不想維繫的時候,我們就自病態的自我意識中尋求庇護。我們追求刺激、興奮、反應及滿足,這些感覺就如同我們關心的人交心對話一樣。然而如果沒有一個可以信任的人同我們說話,有些人可能就會繼續躲在沈默裡面;就如同少了那些可以讓我們分心的聲光眩目的娛樂,我們也許會聽到絕望低沈的隆隆聲。

P54
發展心理學家山姆洛夫和安迪(Arnold Sameroff & Robert Emde)曾簡述一段關於情緒上的無反應導致嬰兒「受限的情緒表達、模糊的訊息產出,以及一種在與人互動時展露不參與、沮喪、或逃避的傾向。在這些情況下,臨床專業人員也許會看到一種『拒絕式』的情感互動,甚或持續的沮喪或悲傷。」換句話說,孩子溝通的方式不被欣賞及反應,最後他會放棄,然後退縮到自己的內心世界裡。

P161
「為什麼你就是不聽我說?」
丈夫及太太常常抱怨,配偶從不聽他們說話,卻在回家時宣稱他們聽到一件好有趣的事,而「那件事」正是配偶早就告訴過他們的!

P161
傾聽者的難處
我們都研過一些聽者,他們的情緒化反應使他們具有防衛性或想爭論,因而聽不進我們說的。同樣的,說者的情緒是妨礙傾聽的一個重要障礙。說者說話時帶著高亢的情緒,會讓聽者很焦慮,也因此很難聽得進去。
〔有些人不明白他們自己的語調是多麼具有壓迫性及挑釁意味,他們就像一個壞牙醫一樣向你猛撲過來。〕
我們最聽不進去的是那些不理會我們情緒、以獨裁的方式對待我們的人。讓人覺得有壓力的說者,也許不知道他遇到的情況是什麼,但是他那種緊急、焦慮的說話語氣及手勢,或每每句末就要來個「對嗎?」(隱然是在懇求別人的同意),讓我們有無所遁逃的感覺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r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