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這個系列的第一篇,我就來說說這個系列。一年我想至少要讀完50本書,以前是100本,現在減少了。而且不是湊數那樣,而是要有得到東西。所以興起了寫讀後感的想法。
過去我會把書中的句子抄下來,但喜歡的部分又太多,打很多字又很累,但也沒有內化成自己的東西。於是現在我想不要抄書上的,而是以我自己的方法說出來。
這是我2015年讀完的第一本書。記得以前我曾寫我目標一年100本時,我日本人老師問我為什麼?我沒想過…後來想想,我希望自己不要忘了閱讀,不要忘了使用句子,不要說話沒內容。小時候我就很喜歡閱讀,社團如果圖書館閱讀被選光才會去選編織。其他小孩可能都在玩、聊天,但我就在圖書館看完一本本的故事書,那是我們家都沒有的。我甚至還會抄筆記。
這是我從圖書館借來的。當初因為新書,又被借去其他館還,花了一個月才回到圖書館,我才得以順利借到。
我會借這本是因為我買了岡田尊司的「愛着障害」這本書,它是日文,還沒有翻譯2017.1.16更新:已經有翻譯了《依戀障礙: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,好好愛自己?》請放心(?)譯者不是我XD)。出版社如果有注意到這本書,請找我翻譯,我有心理學背景~~招手
cover
它的原文其實就是像翻譯翻的,「被稱為母親的這個病」。也就是說,母親可以像是癌症、中風這類,拿來當病名。但也有可能是直接強調「母親病」這個詞而已。
這本書的翻譯跟我一樣,多少被原文影響。我最初翻譯時也會很困擾,到底我是要翻得自然,但卻是台式的用法?還是翻得忠於原文,但會日文一看就知道它怪怪的?因為台式的話比較自然,但是卻好像背叛讀者一樣,因為讀者不知道原文,我想讓他們能夠貼緊原作者的想法。但,現在我比較偏自然的用法,不然翻出來讀起來會很怪。

本書幾次強調一個重點:「孩子對父母的愛都是很純粹的。」即使也拋棄被討厭,他們依舊渴望被父母親認同。不像父母,是醜陋的。只愛自己的親生子女,會比較,會權衡利益。
像作者提到某個男生,小時候繼母只疼自己的親生孩子,所以他不努力讀書,考不上大學,早早出去工作,以讓父母可以理所當然讓弟妹讀書(反正是你沒考上不是我不給你讀)。甚至長大後,弟妹都不理繼母,他還把繼母接到自己家,孝順繼母。
小時候我也聽過類似的故事。我媽跟我說有一家的小孩,小時候爸媽最不疼老大,但最後老大最孝順。那時我百思不得其解,因為反常。當然不是為了財產。這樣的話,也許我姊未來會成為最孝順的人囉?還是,都不要對小孩子太好,好讓他們長大來孝順父母?這個疑問在這本書有了解答。
作者說,因為這男生想得到父母的認同及肯定。就這麼簡單。也許最後得到父母口中說出的「沒想到你最孝順,對我們最好」他才覺得小時候那些愛都找回來了吧。
真可憐。

書中強調母親對一個人的人格等有極大的影響。中間還有提到,在母親快樂的時期生下的小孩,也會是快樂的小孩。反之,則不快樂。當然作者也提到那些生了小孩就放小孩不管的人,後來都會嚐到許多後果,而這些都是無法挽回的。這跟我的想法一樣,也跟王老師跟我說的一樣。有的人因為一些原因生小孩,或是為了別人而不得不生,生出來無法愛小孩,卻讓小孩從此產生許多心理困擾。
愛自己比較多的母親,放任小孩自己長大,使其一生都受到不明原因的心理困擾。或是一直受到母親的拒絕,缺乏母親這個安全基地,漸漸產生自我否定感。那麼疼愛孩子的母親呢?也是有問題的。但不要問我,因為我看看忘了…如果有機會找來看吧。

最後想說的是我前天看到的,在睡前我非常震憾,因為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。
在P232的地方,作者說想自我了斷的人,都是沒有被父母疼愛的人。那也是因為沒有被愛,所以認為自己是個沒有價值的人。如果你想死,就是因為你活在父母的控制之下,你接受了父母的想法,內化了他們的不認同及拒絕,而認為自己是個不配被愛應該去死的人。
而你想克服,就是重新愛你自己。再也別有什麼自殺之類的想法了。你想要從父母的控制及支配下獲得解放,就是停止這樣否定自己的想法。

還有一段寫的是我有的問題,也就是常會因為人家不回我訊息或是給我一個不屑的臉而難過。也許我想太多,但我也覺得有時可能是我想的…
而作者說「心靈受傷的人,即使對方沒有表情的臉,也會容易看成是在討厭自己。」而解決的方法就是「跟自己對話」也就是跟自己說「那個人可能在想事情,並沒有看到你,人家並非討厭你」去改變自己固有的思考模式。

最後作者在結語時重申:「小孩期待被母親愛的心,是永久不變的。因為沒有得到母愛,所以才會有一些敵意或攻擊行為。」
本書在前段提到比較多的例子,後段才進入實用內容。
我推薦跟自己父母處不好的人(像我一樣)去看看這本書。我想要再次強調,父母不是故意要跟你處不好或是忽視你拒絕你。他們有許許多多的原因。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當父母,也沒有被教要如何教育小孩。不是把小孩養成高學歷賺大錢的人材,我看重的是這個人的心理發展及人格。有的人一生都不想回到父母親身邊,而有的人卻發展的很好,跟父母有很良好的互動,而這些都是會傳給下一代的。
父母也是因為由上一代承接來的方式,而我們祖父母那代,並非像現代一樣物質豐富。可能每天種田累到回家只想打小孩出氣。這能怪父母嗎?
所以作者也有強調說,跟「安全依附」的人,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。跟安全依附的情人、朋友,都會讓你學習到如何改善自己。
以前我們老師也說過,「那些是學來的」好的、不好的,都是學來的。而對於老是負面的人,是因為他沒有被愛,沒有學到好的方式。
那是不是要更愛他呢?

而自己呢?沒有被愛,是不是更應該愛自己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ru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